查看原文
其他

“××侧”词语漫谈

语标 2023-07-1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咬文嚼字 Author 高丕永


2015年11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了“供给侧改革”。由此,“供给侧”一下子成了高频词,并跻身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评选出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。六七年来,随着各行各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,其他的“××侧”词语也相继热了起来。

“供给侧”指“商品或劳务的供给一方(方面)”。然而,《汉语大词典》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等权威工具书的“侧”条目里,均没有“一方、方面”的义项。实际上,“供给侧”是借词,原词是日语的“供給側”。早在中国明代之前,日语就从汉语借去了“侧”。到了明代早期,日语的“側”增添了指“一方、方面”的新义项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日语用从汉语借去的“供给”和新义的“側”,意译西方经济学供应学派的“supply side”。

汉语还从日语借来了与“供给侧”相对的“需求侧”,指“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一方(方面)”。日语的“需要側”,意译与“supply side”相对的“demand side”而来。日语的“需要”,相当于汉语的“需求”,所以汉语转写为“需求侧”。比如:“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21年1月20日)

从日语借来的“××侧”词语,还有“消费侧”,原词是日语的“消費側”,在侧重表达需求侧里的消费环节时使用。比如:“从供给侧看,农业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环节需进一步畅通。从消费侧看,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是我国特有经济优势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21年3月10日)

“××侧”词语里的借词“供给侧”“需求侧”“消费侧”,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借来的。顺带指出,最早借来的另一个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同样来自日语的“侧面”。借词“侧面”,指“构成总体的某一个方面”,如今已成为汉语“侧面”的义项之一,收入《汉语大词典》。比如:“事实上,稳就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21年3月1日)

有时,汉语还用与“供给侧”词义相同的“供应侧”。比如:“企业因为需求侧变化的倒逼,在供应侧不断改进生产工艺、完善产品和服务质量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16年3月4日)有时,这两个同义词混搭使用。比如:“打好需求与供给两侧‘组合拳’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、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就提醒,‘需求结构合理的话,可以对供应侧产生积极影响’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16年3月22日)

汉语仿造的“××侧”词语,还有侧重表述供给侧里相关环节时用的“销售侧”“生产侧”等。比如:“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启动——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有望市场化”(标题,《人民日报》2014年11月6日)。“发电侧”指“电力生产企业一方”。又如:“工业互联网里的C2M(从消费者到制造商),可以实时把消费者需求传递给生产侧——数字基础设施不仅赋能供给侧与需求侧,还使供需两侧形成双螺旋的持续互动,从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的经济效率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20年4月28日)

“××侧”系列词语里,使用最多的是“供给侧”“需求侧”。有时,这两个词合并缩略为“供需侧”。比如:“整合供需侧愿望,宁波市文化馆就此成了协调员。”(《人民日报》2018年1月4日)

(本文刊于《咬文嚼字》2022年第10期《时尚词苑》栏目。)

往期推荐

1. 孙小春|“一米高度看城市”为儿童创造友好语言景观

2. 微信点赞的评价意义和评价行为探究

3. 社交新风 | 慎用“拟儿体”

4. 孙宏开:踏遍千山万水 追寻万语千言

 语标 

Yubiao_BLCU 

扫码关注我们


本期责编:小美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